香港商报1月19日专题报道
1月16日上午,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拉开帷幕。一直关注健康产业的深圳市市政协常委、深圳中航健康时尚集团董事长王兰博士提交了一份提案,为更好地落实《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从预防干预、多方资源整合的角度,打造“幸福社区”。她建议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优势,全面布局,建立健康城市深圳标准,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标杆;同时,在社区、写字楼等场所设立“科学健身指导站”,通过监测市民健康数据、构建健康干预模型,为政府健康决策提供依据,科学促进健康。
▲王兰博士(右)荣获“2017广东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图为颁奖现场。
【提案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用标准引领健康城市建设,提高市民健康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健康。2017年9月,深圳印发《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将推动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全民健身、加强公共卫生等11项重点行动计划,着力转变健康卫生发展方式,深化医药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具体建议】
打造深圳“健康中国”标杆
“发挥深圳创新优势,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行动计划》,要统筹布局,制定健康城市深圳标准,构建现代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标杆。”王岚认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以国民健康指标来衡量。把国民健康指标融入国家各项政策,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健康中国”的本质内涵。
王兰建议成立健康深圳行动计划实施专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发改、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落实健康深圳行动计划要求的11项重点行动,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群众健康水平纳入各区工作考核。结合行动计划实施,出台实施细则,把健康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惠及群众。“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对解决健康问题、实现健康公平十分重要,需要多部门的统筹支持,必须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
王岚表示,在全面科学认识深圳市民身体状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口、健康文化六个方面,制定首个国家健康城市标准。“在健康城市标准指导下,将实施构建现代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模式、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六大工程。”
构建亚健康干预项目
王兰认为,深圳应充分利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现代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的可及性。现代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以实现“健康体系干预”为核心,通过健康科普工程、健康教育工程、健康数字化管理工程、亚健康干预工程体系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全方位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王兰认为,统筹规划健康管理服务场所亚健康干预项目建设尤为重要。她表示,政府应统筹城市规划,预留健康管理服务场所用地,按照“点-线-面”布局规划全民健康管理服务场所,建设亚健康干预项目。全民健康管理服务场所应按照“点(科学健身指导站、亚健康干预中心)-线(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连接各社区健康服务网点,形成市民健康管理服务和健身指导网络体系)-面(健康社区、健康小镇、健康城市)”进行统筹布局,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多维度、全覆盖的亚健康干预体系。
王兰建议,新建居住区、社区应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健康管理和科学健身指导场所。对于尚未设置社区健康管理和科学健身指导场所的老旧城区、建成区,应通过改造、重建等多种方式加以完善,力争到2025年实现社区全覆盖。政府鼓励建设健康示范社区、健康小镇作为健康促进的堡垒和阵地,充分发挥其健康促进作用,并综合运用土地、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予以支持。“深圳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完全可以从预防入手,整合多方资源,把深圳建设成国际健康示范城市。”王兰说。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幸福社区”
社区健康促进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不可或缺的途径。那么,如何打造“幸福社区”呢?王岚在她提交的另一份提案中提出了打造“幸福社区”的路径。她建议,打造“幸福社区”的总体思路是在政府的主导和大力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共建“幸福社区”,在社区内建设一个站点、一个平台:科学健身指导站点和健康数字平台,重点解决居家健康与居家养老两大难点,实施健康检测、健康管理与科学运动指导、养老护理与康复指导三大应用,最终实现社区居民幸福和谐生活。
在王岚看来,深圳市卫计委、发改委、国土规划委等部门要联合制定深圳“幸福社区”标准,各区政府要成立创建“幸福社区”专门工作组,牵头协调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打造具有深圳标志和特色的“幸福社区”。
她还在提案中提出了诸多打造“幸福社区”的方案: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站”和健康数字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连接模式,对社区家庭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包括在每个社区卫生中心单独设立“科学健身指导站”,面积约150-200平方米(根据社区卫生中心实际情况而定);利用社区公共设施升级全民健身项目,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站”;搭建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构建“家庭-社区-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科学健身指导站”进社区、进写字楼
据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白领亚健康率高达76%,近六成白领工作过度,亚健康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深圳,46.6%的白领几乎从不运动,26.9%的白领每周运动1-2小时,每周运动3-4小时以上的白领占比为15.1%,每周运动5小时以上的白领占比则更低。
王岚特别提到,作为社区健康管理和体育健身服务的延伸,应在写字楼同步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点”,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的可及性,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以写字楼为代表的办公空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对填补健康促进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写字楼规划与其使用面积、员工总数相适应的空间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点”,并交由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委托运营,政府对运营者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
“社区、写字楼等场所的‘科学健身指导站’将建立起全民健康监测网络,帮助政府及时掌握居民健康状况,通过数据挖掘、建立健康干预模型,为政府制定健康决策、开展科学健康促进提供依据。”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