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51 年开始,广播电台会播放喊叫命令的音乐。 操场上、车间里、机器旁、大楼楼顶……人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跟着节拍齐声练习; 广播体操成为全民健身的原始形式,也是民族的时代记忆。 你知道谁喊了“一、二、三、四”吗?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广播体操中的“喊命令的人”。
广播体操中谁喊口号?
作为现代体育文化和公民政治的雏形,广播体操曾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20世纪80年代,神州大地生机勃勃,在政治运动中一度被搁置的广播体操也获得了新生。 自1981年第六组广播体操推出以来,时任北京体操队队员的张忠林就录制并喊出了第六、七、八组广播体操的指令。 他的声音为广播体操“服务”了30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一员。 讲述青春的回忆。 直到2011年第九组广播体操启动,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张平才“接班”张忠林,成为第一位上岗的女指挥员。
时间倒回十年前。 1951年11月24日,经过一年的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宣布成立。 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出体操音乐。 此后,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40家广播电台相继播出广播体操音乐。 “这些节目每天占据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 ①广播体操的全国性发展趋势与中国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婴儿死亡率和人民平均寿命非常令人担忧。 党中央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经济复苏期间,不举办大型体育比赛,重点放在大众化上”。 ②因此,回国时,时任总体育筹委会书记的华侨杨烈提出创立一套全民健美操(实际上符合中央“注重普及”的方针) ”),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1951 年 12 月 1 日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生正在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不过,据第一套广播体操的主要创作者、当时的总运动会组委会委员刘一真介绍,由于广播体操需要通过挂图的出版发行和配套文字讲解的方式进行推广, “大多数人的体育素养很低。 “她对体育术语一窍不通,体育专业发展水平也很低。”这成了刘一珍的一个难题。因此,在第一套广播体操《下肢练习》的挂图旁边,有“左腿抬起,大腿膝盖弯曲,回到状态; 同时,右臂向前摆动,左臂自然向后摆动。 然后右腿抬起大腿屈胯跪下,回到状态; 同时,标题“左臂向前摆动,右臂自然向后摆动”⑤实际上就是“原地行走”的意思。
广播体操插图
此后,每隔几年,国家就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推出新的广播体操项目。 每一套广播体操自然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例如,1971年推出的第五套广播体操增加了模仿生产劳动的动作; 2011年推出至今仍在使用的第九套广播体操,“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的动作,以解决“久坐”的现象。 当然,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时尚”特点还体现在首次使用女声操作员——“音乐本身就非常有力、强劲,加入男声可能太重了,所以经过大家考虑,最后还是建议用女声。 “,感觉轻松一点,可以说气氛有一种轻松。”
张平并不是第九届广播体操指挥员的“唯一”候选人。 除了她之外,当时还记录了三个版本的密码:“我们学校的歌唱老师”张钟林和“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以及“将四个人的演示录在一张光盘上,最终,张平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她非常理解这种感觉。”由于张平本人就是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创作者之一,因此他有着对广播体操各个小节的节奏和变化有深刻的理解,“比如伸展运动,节奏就很慢。 那么当涉及到扩胸动作的时候,就得用力、用力。”⑦
张平指导体操示范员做副操
与张平不同的是,“老一辈”指挥员张忠林并没有参与广播体操的创作,甚至连练习方法都不会。 “因为我当时是一名职业体操运动员,几乎一直在训练。再加上我们太专业了,学广播体操太容易了,所以我一直没有学。” 不过,作为一名职业体操运动员,张钟林“很感兴趣,他的节奏控制得比较好”。 这一优势让他在“体育院校老师和专业播音员”面前脱颖而出。
当时宣传体育的海报
《体育辞典》的“张忠林”词条下,“第六、七、八组广播体操叫号员”仅占他作为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所获得的荣誉的半页多一行。 但在张钟林自己眼里,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 “作为教练,我只教过十几个人,但通过广播体操,我是在为国家人民服务。”
重庆市财政局员工户外进行广播体操
自1998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广播体操以来,这项“全民运动”越来越多地只出现在学校休息时间。 2010年全民健身日,北京市总工会要求全市职工恢复广播体操。 “然而一年后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50%的员工配合这一政策。” 那些辉煌的日子同样,广播体操也正在离我们而去。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笔记:
①②摘自百度百科《广播体操(体育)》。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体育总会尚未成立。 筹备委员会接管职责,接受团中央管理。
④⑤摘自百度百科《广播体操(体育)》。
⑥ 这是张平的自我报告,“学校”指的是北京体育大学。